摘要
目的评价受控衰减参数(CAP)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的临界值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5个中心经"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成年(>18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32例,按病理学标准将肝脂肪含量分为S0(<5%)、S1(≥5%)二个等级。使用FibroScan-502机型及M型探头完成CAP值测定。绘制CAP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采用最大Youden指数判定最佳临界值,并计算此值时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等。结果 332例患者中NAFLD组67例,年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IQR)为39.0(32.050.5),CHB组同样年龄中位数及IQR为37.0(28.045.0),男性46例;CHB组共265例,年龄IQR为(28.045.0)岁,中位数为37.0岁,男性18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体质量指数(BMI)及肝脂肪变程度与CAP呈独立正相关。CAP在S0组IQR为(190.0241.0)dB/m,中位数为215.0 dB/m,S1组IQR为(255.0325.5)dB/m,中位数为294.0 dB/m,S1组显著高于S0组,P<0.01。BMI<25(kg/m2)时,CAP诊断5%脂肪变的AUROC为0.853,最佳临界值为244.5(dB/m);BMI≥25(kg/m2)时,CAP诊断5%脂肪变的AUROC为0.835,最佳临界值为269.5 dB/m。结论 CAP可以鉴别5%以上肝脂肪变,适用于脂肪肝的无创诊断,但需要对BMI进行校正。
-
单位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