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言语交流中,个体通过声音来表达和判断可信度的信息是人际信任形成的基础。人声可信度加工是指听者基于声源者的嗓音与发声特点判断其言语信息的可信程度,这一过程会影响听者与声源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人声加工的认知模型提出,人声中的副语言线索、语义线索和社会群体线索会影响声源者对可信度的编码与听者对可信度的解码。声源者通过有意编码韵律副语言线索产生不同的可信度水平,听者在200ms可以区分不同水平的可信度。当声源者编码的语义和副语言线索之间的可信度水平不一致时,听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消解线索间的冲突并推理可信度。声源者的种族身份特征会无意编码口音线索,这种线索调节了听者整合社会群体线索解码可信度时两条不同的神经通路:基于人声线索推理可信度的颞顶网络和从人声中提取编码社会群体规则的额顶网络。未来研究应从人声加工的发生和发展、言语多模态信息协调以及特殊群体功能损伤的角度探讨人声可信度的编码与解码机制。

  • 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