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质对杉木幼苗光合生理及色素的影响

作者:汪星星; 陈钢; 孟芳芳; 朱琴; 范福金; 曹世江*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 42(12): 82-111.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22.12.009

摘要

【目的】为明确杉木优良无性系对光质的响应特征,为杉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杉木优良无性系020为材料,设置白光(W)、红光(R)、蓝光(B)、红∶蓝=1∶1(1R1B)4个光质处理,研究光质对杉木幼苗生长、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1)随着杉木幼苗新叶的发育,不同光质处理下杉木幼苗新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差异逐渐增大。随着杉木幼苗发育阶段的延长,各种光质处理间叶绿素a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W处理下叶绿素a最大。叶绿素b含量在杉木幼苗发育初期各中光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P>0.05),白光处理下类胡萝卜素总体较高,尤其是在杉木幼苗发育前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白光处理下Fm在杉木幼苗发育整个时期均较高,红蓝组合光处理下Fv在杉木幼苗新叶发育的整个时期都低于其他处理,白光处理下Fv/Fm、Fv/Fo在杉木幼苗新叶发育的整个时期均高于其他处理,在杉木幼苗发育至180 d时与蓝光、红蓝组合光处理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红光处理次之;3)在杉木幼苗新叶发育过程中,与其他处理相比,白光处理下促进了杉木幼苗新叶气孔的开放、使得进入叶片中的CO2增多,从而使得Ci、Tr增加,同时也伴随着Pn的升高,红光处理下杉木幼苗新叶Gs低于其他各个处理,而Ci仅次于白光处理;红蓝组合光处理下Gs仅次于白光处理,但是Ci却低于其他各个处理。【结论】白光对杉木幼苗的光合特征、光合色素以及荧光特征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