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荔枝园间作距瓣豆(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广东金钱草(Grona styracifolia)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集间作距瓣豆和广东金钱草不同模式下荔枝树行间0 ~ 40 cm深的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理化因子,同时利用Illumina NovaSeq 测序平台对荔枝园间作距瓣豆与广东金钱草模式下土壤微生物进行16S扩增子检测。结果显示,0 ~ 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 ~ 40 cm土层。0 ~ 20 cm土层中,间作距瓣豆处理中土壤有机质相比对照提高了7.06%,土壤全氮提高了8.70%,土壤铵态氮提高了103.29%;间作广东金钱草处理中土壤铵态氮相比对照提高了69.41%,土壤硝态氮显著提高了32.48%,土壤有效磷提高了112.78%,土壤速效钾提高了9.44%。20 ~ 40 cm土层中,间作距瓣豆处理中土壤铵态氮相比对照提高了114.58%,土壤有速效钾下降48.07%;间作广东金钱草处理中土壤硝态氮相比对照下降15.07%,土壤有效磷提高了105.43%,土壤速效钾提高了32.60%。在微生物多样性方面,0 ~ 20 cm土层的各项指数普遍高于20 ~ 40 cm土层。在0 ~ 20 cm土层中,间作距瓣豆处理中ACE 指数和Chao1 指数相比对照分别降低7.65%、7.68%;在20 ~ 40 cm土层,间作广东金钱草处理中ACE 指数和Chao1 指数相比对照分别提升6.93%、6.74%。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所有土层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门均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主要的优势菌属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亚群Gp2、Gp13和Bryobacter、Candidatus Solibacter、Bathyarchaeia等菌属;间作后明显增加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Gp2、Gp13、Bryobacter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全钾、全磷和速效钾是影响土壤微生物菌门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为荔枝园间作距瓣豆与广东金钱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