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形成的混积岩进行岩石分类,并探讨其形成机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研究及全岩主元素测定,将外源碎屑颗粒的质量分数<75%、内源化学/生化沉淀的碳酸盐和/或黏土的质量分数<90%的沉积岩定义为混积岩。并划分出灰-砂混积岩、砂-灰混积岩、泥-灰混积岩、灰-泥混积岩、泥-砂混积岩、砂-泥混积岩、正混积岩等7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成分进一步命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械搬运能力及盆内水动力条件。研究区震旦系发育了一套典型的混积岩,反映了同一环境内不同搬运机理或来源的沉积/沉淀物的特殊共生关系,较广泛出现的混合沉积和混积岩可能代表着早期超大陆板块裂解拉张背景下从裂谷碎屑沉积体系向更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转换过渡的构造背景及与之相关的环境-气候条件。
-
单位北京大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