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椎间盘退行性变为慢性疾病,会导致脊柱承重不稳,进而损伤脊髓、马尾神经和神经根,60%的70岁以上老年人群会发病[1-2]。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生物力学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的治疗手段仅能减轻疼痛症状,不能完全消除疾病[3-4]。椎间盘切除术和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常用术式,但易造成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5]。人工椎间盘可应用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但因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很难设计出理想的椎间盘假体来保持天然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理想的生物组织替代物应具有高强度、高柔性和高韧性[6]。
-
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