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整理古籍中黄褐斑外用方剂,进而对现代临床中基于古籍的黄褐斑外用方药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其用药规律,探求其网络药理学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获取古籍黄褐斑外用方药。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等,检索现代临床中黄褐斑的外用方药,筛选基于古方的外用方剂,建立黄褐斑外用方药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关联规则,获取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网络药理学探索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整理得到古方37个,涉及中药78味;现代临床复方309个,涉及中药232味。现代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白芷、茯苓、当归、白及、白附子等;最常用的药对为白芷-茯苓;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有白及-白蔹->白芷、茯苓-白附子-僵蚕->白芷、茯苓-白及-僵蚕->白芷等;核心药物包括白芷、茯苓、僵蚕、白及、当归等12味中药。获取核心药物有效靶点347个,疾病靶点476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8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通路19条,并构建疾病-交集靶点-通路-核心药物-有效成分网络。结论 核心药物对外用治疗黄褐斑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存在依据,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中医外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 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