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法,并通过微透析技术联合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对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的在体皮肤和血液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成分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且冻融稳定性,残留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方法学考察标准。在体外回收率试验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的探针回收率基本一致;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30. 60±1. 09)%,(28. 01±1. 75)%,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26. 79±2. 78)%,(25. 39±1. 86)%,且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1 h内稳定。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148. 03±41. 51),(76. 77±15. 27)μg·L-1,Tmax分别为(2. 33±0. 29),(3. 00±0) h,AUC0-11 h分别为(2 814. 05±1 070. 37),(1 580. 63±208. 27)μg·h·L-1,MRT0-11 h分别为(4. 20±0. 33),(4. 54±0. 34)h,T1/2分别为(4. 61±4. 11),(1. 07±0. 13) h。芍药苷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991. 88±152. 22),(407. 02±120. 06)μg·L-1,Tmax分别为(2. 00±0),(2. 83±0. 29) h,AUC0-11 h分别为(18 430. 27±3 289. 35),(6 338. 59±1 659. 32)μg·h·L-1,MRT0-11 h分别为(4. 29±0. 16),(4. 00±0. 05) h,T1/2分别为(2. 16±0. 43),(1. 78±0. 48) h。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提示微乳凝胶经皮渗透有形成皮肤储库的作用,在提高药物透皮效率的同时能够使药物持续缓慢、控制释放,形成长效作用。
-
单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