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模拟并评价不同脊柱前倾角度工人的刮研工作, 探究不同前倾角度对刮研工竖脊肌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1月, 募集16名男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模拟工人刮研工作, 参数分别为25°、15次/min, 15°、30次/min, 5°、60次/min。采用表面肌电仪收集试验者竖脊肌肌电信号, 并结合Borg量表进行竖脊肌表面肌电特征评价。结果三组不同脊柱前倾角度下, 试验者左右侧竖脊肌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MVE%)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左=13.41, P左<0.001;F右=4.74, P右=0.005), 且在25°、15次/min时较高。在15°、30次/min时, 试验者左侧MVE%值明显高于右侧(t=2.58, P=0.021)。三组右侧竖脊肌肌电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 P<0.001), 而左侧竖脊肌肌电的MP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 P=0.823);拟合直线显示, 左侧竖脊肌MPF值在5°、60次/min时呈下降趋势(t=-5.39, P=0.012)。结论刮研工在姿势为15°、30次/min时产生疲劳的可能性较低, 而在5°、60次/min时工作更易产生疲劳。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