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2005—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趋势变化,为精准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信息及人口数据,分甲乙类、丙类,分传播途径分别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长期趋势变化,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置信区间(CI)作为测量指标。采用季节分解分析法定报告传染病季节性,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22年荆州市累计报告甲乙丙3类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其中呼吸道传染病13种,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10种,血液及性传播的传染病6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8种。累计报告595 9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76.74/10万;死亡735例,报告死亡率0.71/10万,报告病死率0.12%。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2.80%,95% CI:0.33%~5.34%)。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51 218例,死亡7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39.90/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1.87%,95%CI:-2.98%~-0.74%)。丙类传染病共报告244 731例,死亡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36.84/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9.88%,95%CI:4.44%~15.61%)。分传播途径来看,甲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消化道和自然疫源性传播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无明显趋势变化。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传染病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消化道传染病夏季及冬季高发,自然疫源性传染病3—8月高发。男性(354467例,675.17/10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41 482例,475.08/10万,发病率比(IRR)=1.42,95%CI:1.41~1.43]。45岁以上人群高发年龄随时间呈现向高年龄组转移的特点。死亡病例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最多(431例,艾滋病占52.79%),其次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65例,狂犬病占17.96%),呼吸道传染病报告126例(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别占9.39%、7.21%)。结论 2005—2022年荆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快速上升,法定报告传染病存在明显时间和人群异质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