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华法林不同抗凝强度治疗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低强度组及中强度组,每组43例。中强度组给予华法林中等强度治疗,低强度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治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预定值后长期稳定应用该剂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基础疾病、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主要终点、次要终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致命性出血发生,且在严重出血、强度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强度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高于低强度组(P<0.05)。低强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中强度组为34.88%(P<0.05)。INR达标后1个月复查凝血功能,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均有所延长,且中强度组PT高于低强度组(P<0.05)。结论在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的治疗中,华法林低强度与中强度抗凝治疗比较,预防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相似,但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出血倾向低,故建议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INR宜控制在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