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政府明确规定了西藏地方达赖喇嘛及班禅额尔德尼两大活佛系统的年班制度,并以此加强联系,绥服藏众,成为清代管理西藏地方、巩固统治的一项有效制度。自乾隆朝开始,西藏地方的年班贡品在种类和数量上呈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大致上可以分为宗教用品、特色纺织品、药材和食品、生活用品及特殊贡品等五种类别,且所进贡物并非全为本地方物。清代,在中央与西藏地方频繁交往中流动的贡品作为清代西藏朝觐年班制度的物质载体,主要内涵就是以国家认同为中心的政治象征,一方面是达赖喇嘛及班禅额尔德尼对清帝恭谨、祝祷、感激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则是西藏地方对清朝中央的政治归属和国家认同。双方通过带有政治内涵贡品的流动,维系和巩固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最终实现乾隆皇帝所说“升平累洽”,民族和睦相承,内地与边疆如同一家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