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分子结构多样、发光颜色可调、加工简便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经典有机发光分子往往含有大的π共轭结构,并由此产生充分的电子离域。然而,此类有机发光分子往往含有稠环或芳杂环结构,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1];且在调节发光颜色时往往需要增加分子共轭、改变取代基或引入不同的推拉电子结构,合成步骤较为繁琐。与之相比,不含大型共轭单元而仅含N、O、S、P等杂原子及C=O、C=N、C≡N、C=C等富电子单元的非典型发光化合物结构简单,可通过商购或简单反应获得。且许多非典型发光分子与生物体系密切相关,生物相容性良好,有利于后续应用[2]。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