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2019年福建省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DEC)感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腹泻患者210份粪便标本按照GB 478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后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确认,并对分离出的DEC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阳性菌株32株,检出率为15.2%(32/210),其中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占37.5%(12/32),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37.5%(12/32),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占25.0%(8/3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2株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程度最高,耐药率为78.1%(25/32),其次是四环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分别为62.5%(20/32)和59.4%(19/32)。多重耐药(MDR)率为50.0%(16/32)。PFGE结果表明,32株菌共分为28种PFGE带型,其中12株EPEC共分为10种带型,12株EAEC共分为10种带型,8株ETEC共分为8种带型,其中EPEC聚类分析结果有两组菌株具有100.0%相似带型,EAEC有一组菌株具有100.0%相似带型,ETEC聚类分析没有完全一致的带型。结论 2019年福建省哨点医院腹泻患者DEC感染主要以EPEC、EAEC为主,菌株分型带型存在多样性,菌株耐药状况严重,且存在较高的多重耐药率。

  • 单位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