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鼠类及其携带汉坦病毒调查

作者:周小峰*; 彭伟军; 张仁利; 陈宏标; 曹赫
来源: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0, 43(02): 95-97.
DOI:10.16408/j.1004-9770.2020.02.005

摘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区不同环境鼠类种群构成及密度,为鼠传疾病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分别以番薯及烧腊为诱饵在深圳市龙华区城中村、市场及住宅小区内进行鼠密度监测,用ELISA法检测汉坦病毒抗体。结果 2014—2019年,以番薯及烧腊为诱饵的捕获率分别为1.52%和6.36%,不同诱饵的捕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2,P <0.05),优势种为褐家鼠,占75.48%;其次为臭鼩鼱(19.83%)。以番薯和烧腊为诱饵均显示市场内的鼠密度最高,其次为城中村,最低的是住宅小区(P <0.05)。汉坦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14.81%,其中住宅小区(22.73%)的阳性率高于城中村(13.79%)和市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褐家鼠、黄胸鼠和臭鼩鼱的阳性率分别为13.85%、14.29%、22.22%。结论深圳市龙华区鼠密度及汉坦病毒阳性率均较高,需加强灭鼠及监测工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