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初年,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无政府主义的传入,现代意义的阶级观念与中国传统的表示等级身份的阶级概念相互渗透,由此产生了同盟会诸人与梁启超围绕如何看待"地主—佃农"、"资本家—劳动者"关系的争论,也出现了对阶级再生产、职业与阶级的关系的最早探讨和无政府主义的阶级废灭论.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举国对官僚、军阀统治的不满,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造成的民族危机,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影响,使得国民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想形成共情,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官僚成为革命的共同 目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的阶级认知经历了第一个发展阶段,为此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进一步产生影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