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8年6月,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战略决策。次年,与中国中断联系多年的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Stiftung,以下简称“洪堡基金会”),资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32名学者(1)赴联邦德国进修。这批洪堡学者回国后,大多在科研领域取得成果,成为学术带头人,有6位当选为两院院士,还有不少人成为了国家机关、科研管理机构的领导人。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洪堡学者,他们有何独特经历?这段留德生涯对其归国后的工作有何影响?该项目对当下我国吸引留学生、促进国际科技人才流动等政策能带来怎样的启示?受访人过增元(图1),1936年生于江苏无锡,1959年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洪堡学者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访问、进修,1986—1994年担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2007年担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微尺度传热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奖励。在这次访谈中,过先生回忆了他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洪堡学者之一,于1979—1981年间赴联邦德国工作、学习期间的情况,以及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科研、教学工作的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