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探讨其在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105例,根据出院1年内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组14例和无MACEs组9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3D-STI参数的差异;分析3D-STI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患者PIC术后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STI参数预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性别、病史、口服用药史、受累冠状动脉、支架数目及发病至PCI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CEs组年龄和靶血管直径狭窄率均高于无MACEs组,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径向应变(GRS)均低于无MAC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AS、GCS、GLS及GRS均与LVEF呈正相关(r=0.508、0.492、0.466、0.51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AS、GCS、GLS、GRS均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的独立影响因素(OR=6.679、5.344、9.786、8.654、6.34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AS、GCS、GLS及GRS截断值分别为-27.93%、-19.11%、-16.54%、34.23%时预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782、0.758、0.799。结论 应用3D-STI技术能准确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功能,可为临床预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