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EI的广西干旱综合特征及农业旱灾风险研究

作者:杨星星; 杨云川*; 邓思敏; 廖丽萍; 谢鑫昌; 田忆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04): 113-121.
DOI:10.13869/j.cnki.rswc.2020.04.015

摘要

为分析干旱灾害综合特征,并结合其多维度特性进行风险评估,以广西为研究区,基于SPEI指数采用游程理论提取了干旱强度及历时两个维度的信息,并采用Mann-kendall,Hurst,Pettitt,EEMD,Copula函数等分析对比了这两个维度的多种特征,最后又将其与社会发展数据结合,采用灾害风险系统理论评估了广西农业旱灾风险。结果表明:(1) 1961—2016年,广西地区干旱强度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干旱历时则相反,两者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但后者有更强的未来延续性。(2)干旱强度在2007年存在突变点,历时则是在1985年,两者主周期均在3.20 a左右。(3) Gumbel Copula函数为干旱强度及历时的最优联合概率分布;短历时低强度干旱居多,约有60%的干旱其强度及历时均小于3。(4)干旱强度在桂东南较大,桂南较小,历时则在贺州—来宾—崇左的带状区域内较高,在桂东南较低;强度在桂北以减小为主,在桂南以增长为主;历时在大部分区域均以增长为主,桂中尤甚。(5)农业旱灾风险最高的是桂东南的崇左,以及桂中的来宾,其余各区域中,桂西北区域的旱灾风险要明显高于桂东南。该成果可为完善广西地区干旱预警机制提供参考。

  • 单位
    广西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