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作者:李贞; 陈伟琴; 郭竹英; 金炜; 殷红梅; 胡晓波*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 39(24): 3039-3043+3049.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生化检测指标的差异,探讨常用生化指标在慢性肾脏病微观辨证方面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28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检查结果,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及24h尿液生化指标在内的73个检测指标。统计分析不同证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本虚证193例(脾肾气虚、阳虚证各139、54例),本虚兼邪实证91例(脾虚湿热、水泛证各40、51例)。本虚兼邪实证较本虚证而言:血清总蛋白[(52.00±11.27)g/L vs.(61.15±7.38)g/L]、清蛋白[(29.56±8.57)g/L vs.(35.37±5.18)g/L]、球蛋白[(22.45±3.81)g/L vs.(25.77±4.40)g/L]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尿蛋白流失较多,24h尿蛋白水平相对较高(P<0.05)。血脂水平,本虚兼邪实证患者血清总胆固醇[(5.69±1.84)mmol/L vs.(4.64±1.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5±1.44)mmol/L vs.(2.89±0.99)mmol/L]、载脂蛋白A[(1.44±0.25)g/L vs.(1.29±0.22)g/L]、载脂蛋白B[(1.10±0.37)g/L vs.(0.90±0.27)g/L]、载脂蛋白E[(65.96±26.43)mg/L vs.(52.65±20.16)mg/L]水平与本虚证相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P<0.05)。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视黄醇结合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由低至高分别为本虚兼邪实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结论慢性肾脏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生化指标有所不同,对客观辨证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本虚兼邪实证较单纯本虚证而言,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较为严重,而就肾功能受损程度来看,脾肾阳虚证患者最重,脾肾气虚证次之,本虚兼邪实证患者相对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