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朝内陆边疆的构建是国家和边地人群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国家目标与地方的非官方制度相互调适、融合的过程。清代甘青农牧交错地带是蒙、“番”民族的交互地带。18世纪中叶以降,蒙、“番”越界成为甘青边地的主要社会问题。清廷也从“意存畛域”的蒙、“番”分治转向新的区域治理实践。中间人群有着自己的生业与政治传统。新编千百户不仅带来崭新的政治观念和理念,而且与当地传统的有关权利和领导的价值观念产生互动,重塑“番民”的政治意识。当地游牧民根据不同的社群安排,在基层治理方面逐渐形成一套相沿已久的合作传统,即“求德合”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