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与政治活动家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等人相比,青少年时代孙中山实处的世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地近澳门与香港、与海外有丰富的联系。特殊的实处世界,丰厚的西学素养,使得孙中山在选择个人发展道路时,沿着传统士人读书做官道路发展的动力不足;在观察、分析中国问题,酝酿中国改革方案时,比起纯粹生活在内地、较少接触西方、较少阅读西书的内地知识分子来,孙中山的眼光更为宏阔,理念更为新颖,思想更为深刻。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世界的确立,有个由粗而精、渐次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其民族、民权、民生思想从酝酿、产生到成熟,以及辛亥前后他对于满族态度的变化,都是其理想渐臻完善的表现。孙中山...

  • 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