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感染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n=40)、DHS组(n=40)和ALP组(n=40)。PFNA组采用PFNA治疗,DHS组采用DHS治疗,ALP组采用ALP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后感染相关风险因素、术后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结果:PFN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DHS组和ALP组(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LP组与DHS组(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DHS组和ALP组(P<0.05)。术后3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均高于DHS组和ALP组(P<0.05)。年龄≥60岁、Ⅲ类切口、冠心病、糖尿病及围术期未应用抗菌药物均为诱发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与DHS、ALP治疗相比,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手术治疗后诱发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
单位廉江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