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兰茂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

作者:汤婧; 徐锐; 赵雪; 王雨婷; 谭鸿雨; 单俊杰; 李长伟; 崔承彬
来源:菌物学报, 2023, 42(06): 1345-1359.
DOI:10.13346/j.mycosystema.220246

摘要

对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见手青”)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式对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中9个为甾体类化合物:citreoanthrasteroid(1)、1(10→6)abeo-麦角甾-5,7,9,22-四烯-11β-甲氧基-3α-醇(2)、3β,5α,9α-tr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3)、过氧化麦角甾醇(4)、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5)、3β-羟基-(22E,24R)-麦角甾-5,8(9),22-烯-7-酮(6)、(24S)-麦角甾-7-烯-3β-醇(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8)和麦角甾醇(9);其余化合物分别为:腺嘌呤核苷(10)、5'-deoxy-5'-methylamino-adenosine(11)、5'-deoxy-5'-methylamino-9-(α-L-lyxofuranosyl)adenine(12)、(R)-4-methylpiperidin-2-one(13)、尿嘧啶核苷(14)、尿嘧啶(15)、烟酰胺(16)和1(2)-linolyl-2(1)-palmityl-glycero-O-4'-(N,N,N-trimethyl)homoserine(17)。其中化合物1–3的核磁信号全归属为首次报道,化合物1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17均为该种首次分离。利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甾体类化合物1、3–6和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和人肺癌细胞(A549)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0对BV2细胞呈现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48.34μmol/L。本研究对亚洲兰茂牛肝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亚洲兰茂牛肝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