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良病理学特征的Ⅰ~Ⅲ期结肠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作者:李珂璇; 吴清彬; 赵富强; 张峻岭; 罗双灵; 胡时栋; 吴斌; 李鹤立; 林国乐; 邱辉忠; 陆君阳; 徐徕; 王征; 杜晓辉; 康亮; 汪欣; 王自强; 刘骞*; 肖毅*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2023, 61(09): 753-759.
DOI:10.3760/cma.j.cn112139-20230403-00137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术后不良病理学特征建立Ⅰ~Ⅲ期结肠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效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国内7家三甲医院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病理学及预后信息, 共纳入1 650例患者, 男性963例, 女性687例, 年龄[M(IQR)]62(18)岁(范围:14~100岁)。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不良病理学特征、制作列线图和评分模型, 选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 使用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的区分度, 利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 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风险分组后的生存曲线, 使用Cox单因素回归比较亚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HR=1.020, 95%CI:1.008~1.033, P=0.001)、T分期(T3:HR=1.995, 95%CI:1.062~3.750, P=0.032;T4:HR=4.196, 95%CI:2.188~8.045, P<0.01)、N分期(N1:HR=1.834, 95%CI:1.307~2.574, P<0.01;N2:HR=3.970, 95%CI:2.724~5.787, P<0.01)和淋巴结获取数目(≥36枚:HR=0.438, 95%CI:0.242~0.790, P=0.006)。基于年龄、T分期、N分期、淋巴结分类二分类变量(<12枚和≥12枚)的评分模型(模型1)的一致性指数为0.723, 基于年龄、T分期、N分期、淋巴结分类多分类变量(<12枚、12~<24枚、24~<36枚、≥36枚)的评分模型(模型2)的一致性指数为0.726。建立基于淋巴结多分类变量的评分系统, 将风险评分≤1 划分为低危组(n=711), 2~4划分为中危组(n=626), ≥5 划分为高危组(n=313), 3 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3%、89.0%、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结获取数量是Ⅰ~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将其作为多分类变量与T、N分期联合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力。

  • 单位
    四川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