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D-D)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成脓毒症非休克患者(3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2例),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浆TAT、D-D水平,统计6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浆TAT、D-D水平,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法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浆TAT、D-D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TAT、D-D水平高于脓毒症非休克患者(P<0.05);6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15例,病死率为26.67%,剩余45例均存活。死亡组年龄、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降钙素原、乳酸、血浆TAT、D-D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入院时TAT、D-D水平均为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TAT、D-D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74、0.884、0.920(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TAT、D-D水平关系密切,二者在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