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14~35岁青年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特征,并对当前青年人口变动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青年规模及占总人口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且未来仍维持下降趋势,青年占比低于全球和印度水平,甚至低于美国青年人口占比,向深受少子化困扰的日本状况靠近。在性别结构上,青年性别比在2000年恢复正常水平后,近年来迅速上升,目前处于失衡状态。区域分布上,青年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且青年城镇化水平始终高于总人口。青年人口规模及占比的下降与青年低婚育意愿相互交织,给未来人口安全埋下隐患;同时人口流动的便捷性与各城市“抢人大战”相伴,青年城镇化程度不断提升,扩大了区域间青年人口发展失衡的风险,不利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青年性别比偏高导致农村男性婚姻挤压严重,大量的农村男性未婚人口不利于青年个体发展和社会稳定。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提高青年婚育意愿、削弱男孩偏好文化、促进中西部和农村青年发展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