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PubChem下载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有效成分银杏内酯A、B、K的3D结构,在PharmMapper上传,获取预测的靶点,按可能性打分。将银杏内酯A、B、K的相关靶点对应的基因名称输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互作(PPI)网络。将基因和化合物信息输入Cytoscape 3.7.1,绘制化合物-靶点药物调控网络。最后使用R语言软件计算,得到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个化合物预测靶点共217个,核心靶标主要有FGF1、UNC45A、USP19、HDAC6、CDKN1B、KPNB1、HSP90AB1、DDX58、PAX6、SNX9、CUL5、CACYBP、RNF8、TRAF4、SIRT3、HDAC7、EZR、MARK1等,可能通过代谢途径、黏附连接、紧密连接、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病毒感染及Rap1、MAPK、PI3K-Akt、Wnt、IL-17、AGE-RAGE等信号通路,影响热休克蛋白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组蛋白脱乙酰酶活性、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结合、S100蛋白结合、tau蛋白结合等功能,从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可以预测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核心基因靶点、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体现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