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辅助治疗手段的选择。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WanFang)、CBM等数据库中自2016年至2020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和重建术的文献并进行筛选,然后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术后的各项指标如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Lachman实验、再手术率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及筛选后将6篇文献纳入研究,包括一期修复组236名,保残重建组204名。两组在Tegner评分(MD=-1.30,95%CI=2.67~0.06,P=0.06)、IKDC评分(MD=-0.17,95%CI=-2.49~2.14,P=0.88)、Lysholm评分(MD=0.59,95%CI=-4.07~5.25,P=0.80)、术后各组患者的再手术率(OR=1.67,95%CI=0.91~3.08,P=0.10)和术后Lachman实验的阳性率(OR=1.28,95%CI=0.34~4.81,P=0.72)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在胫骨前移方面,保残重建组对预防胫骨前移更具优势(MD=0.93,95%CI=0.48~1.39,P<0.0001)。但在患者术后满意度上,缝合修复组更具优势(MD=0.40,95%CI=0.06~0.74,P=0.02)。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对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上基本一致。
-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十堰市人民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