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云南省新近纪地层出露广泛,化石丰富。本研究首次记述了产自巍山盆地的邓氏山西犀(新种)Shansirhinus dengi sp. nov.及景东盆地的元谋无鼻角犀Acerorhinus yuanmouensis和无角犀亚科未定种Aceratheriinae gen. et sp. indet.。S.dengi sp. nov.的鼻骨前端上翘,有小的粗糙角座面;鼻切迹深,位于P4后缘水平;头骨顶面在眼眶前方迅速缩窄;两侧顶嵴间距离宽,骨面隆突;上颊齿前附尖和前尖肋发达,前臼齿舌侧齿带连续。S.dengi sp. nov.代表了山西犀属Shansirhinus内一个更为特化的类型,区别于其他种的特征主要是鼻骨更短,前端位于P3中部水平;眼眶位置在M1后半部,与鼻切迹之间的距离更近;上前臼齿的釉质复杂化表现为前刺更长,基部分叉突向外脊;上臼齿M1~M3的原尖舌侧壁发育釉质沟纹。产于禄丰盆地曾经描述归入Shansirhinus cf.S.ringstroemi的材料与新材料形态相同,归入该新种。巍山盆地产化石的红棕色砂砾岩和泥岩的沉积时代应该与禄丰盆地产煤地层时代相近或更晚,推测为晚中新世7~6 Ma左右。景东盆地上部红棕色砂砾岩和泥岩产状水平,其中发现的上颊齿材料的诸多特征与元谋盆地Acerorhinus yuanmouensis的上颊齿的特征相同,将其归入该种:前附尖和前尖肋发达,前刺非常长,小刺短小,前臼齿舌侧齿带发达,发育齿桥。A.yuanmouensis的发现表明,景东盆地该套红棕色地层的沉积时间可能与元谋盆地发现古猿动物群的地层相当,在晚中新世9~7 Ma左右。另一方面,景东盆地下部含煤地层倾向东北,与上部水平产状的红棕色砂砾岩和泥岩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其中所产犀类上颊齿材料本文将其归入无角犀亚科,属种未定Aceratheriinae gen. et sp. indet.,地层时代也有待进一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