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弦索腔中“昆弋腔”“昆梆”“梆子秧腔”的音乐形态分析,可认知清代花雅争胜过程中,“花雅同本”“花雅同腔”等戏曲音乐多腔混融的现象。花雅争胜,并非简单以花胜雅,而是花雅各部在相互交融、相互吸收中此消彼长。流传于冀、鲁、豫等省的大弦戏、柳子戏、北调子等弦索腔中依然保留着诸腔融合的痕迹。昆曲与弋阳腔混合,弦索腔与弋阳高腔结合,弦索腔与吹腔、弋阳腔结合的混合腔形成,这是大运河连通南北两端戏曲声腔交流会通的结果,这反映出清代花雅争胜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