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油茶作为中国南方脱贫的“摇钱树”,其增产增量对当地经济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我国粮油储备需求的激增,对低产低效油茶老林的改造迫在眉睫,但改造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尚不清楚。皆伐后重新种植的林地,改变了凋落物和根际沉积物的组成并对土壤性质产生了的影响。通过进行转化前后土壤的对比,厘清调控林分土壤养分的关键因子,对低产油茶林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油茶老林,以及老林皆伐后新生油茶幼林、马尾松林、杉木林4种不同林分的土壤比对分析,测定了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以及真菌丛枝菌群落多样性等13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修订最小数据集,构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土壤养分中pH值、全碳、全钾、镁、铁、锰、硝态氮在转化前后出现了显著差异。重新种植的马尾松林在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β-葡糖苷酶的活性(β-glucosidase,BG)中的活性均高于其他3种林分。通过PCA和MDS分析法筛选出该地区油茶土壤肥力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为硝态氮、全钾、速效钾、NAG、全氮、pH值、有机碳和全磷以及真菌多样性(Shannon),并证明通过林分转化能提高土壤质量。【结论】酸性土壤环境有助于油茶的生长,除了氮、磷、钾、镁之外针对油茶林还应关注铁、锰等微量矿物质含量。油茶作为菌根依赖性木本油料科植物,施肥时可考虑菌肥的使用,本研究可为今后该地区的土壤管理和精准施肥提供指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