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5月浙江省台州医院儿科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60例为观察组,采用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另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开放手术治疗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术前,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儿CRP和IL-6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患儿CRP和IL-6水平[(33.07±6.15)ng/L、(14.61±2.89)mg/L]低于对照组[(42.65±7.92)ng/L、(18.09±3.1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00、6.327,均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32.36±6.81)min、(3.36±0.80)ml及(0.42±0.11)cm]均低于对照组[(56.75±10.09)min、(19.39±4.05)ml及(3.43±1.07)cm],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8.92±1.80)h、(13.62±2.87)h及(2.75±0.73)d]均低于对照组[(17.22±3.61)h、(22.45±3.20)h及(5.03±1.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20、30.078、21.028、10.177、15.912及8.637,均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2,P=0.001)。结论 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可有效降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排气和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儿炎性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