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收集云南省不同民族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的干眼数据,分析各民族及云南省各地区干眼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不同少数民族聚集地面对面调查9740人(18 908眼),将既往有Phaco+IOL手术史并符合干眼诊断标准的227眼设为Phaco组,分别随机抽取既往无手术史符合干眼诊断的227眼为干眼组、健康眼227眼为正常组。对3组受试者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开口堵塞、上睑板腺缺失面积及临床症状评分(OSDI评分)依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Phaco+IOL术后干眼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未手术眼(18 020眼)中干眼发生率21.98%,其中哈尼族最高,为14.65%;苗族最低,为2.80%。Phaco组患者术后干眼发生率为25.56%,其中拉祜族最高,为20.26%;景颇族最低,为0.88%。与干眼组和正常组受试者相比,Phaco组患者年龄大、睑板腺开口阻塞率高、上睑板腺缺失面积>1/2者占比高、泪河高度低、BUT短及OSDI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云南省多民族白内障患者Phaco+IOL术后,普洱市拉祜族患者干眼发生率最高、德宏州景颇族最低;患者年龄大、睑板腺开口阻塞及上睑板腺缺失面积>1/2均是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