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梨状隐窝瘘伴甲状软骨下角(ICTC)发育异常患者ICTC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采用胃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4.68%)于手术中发现瘘管周围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ICTC发育异常。其中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1天15.4岁,平均5.8岁;手术年龄为23个月15.5岁,平均8.6岁;瘘管均位于左侧。对8例患儿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了瘘管与ICTC的关系,依据异常发育的ICTC形态对其进行分型研究,并根据分型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处理。结果 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术中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者占4.68%(8/171)。其中ICTCⅠ型发育不良者(ICTC短而小)1例,瘘管远离下角穿出;Ⅱ型(ICTC与环状软骨融合)3例,瘘管自下角前或后穿出;Ⅲ型(下角圆钝型)4例,瘘管自下角尖端中心穿出。Ⅰ型患儿仅需将瘘管向近端分离,结扎切断即可;Ⅱ型者需剪开部分ICTC,并将其向内上方牵拉,以暴露瘘管,游离结扎;Ⅲ型亦需剪开部分下角,充分暴露瘘管并游离。8例患儿术后随访4105个月,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未见瘘管复发。结论梨状隐窝瘘患儿可能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了解此解剖变异有助于术中识别瘘管及完整切除瘘管,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