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及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结果通气24 h后,观察组的PaO2、OI、LVEF高于对照组,PaCO2、FiO2、RI、P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腹胀及放弃治疗或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4周后,观察组的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频机械通气相比,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
-
单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确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