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众所周知,《大学》记载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朱熹以来,此句被后世的众多知识分子奉为圭臬,认为其道出了传统社会的伦理追求,而后的新儒家将此句推广到现代社会,以其内在精神解释现代的进步主义社会架构,《大学》的理念转换为启蒙的理想。然而,从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直到今天,这样一种进步主义精神却并没有收获它期待的果实。信息技术的发展固然带来社会知识分配的变革,但并没有真正改变社会的知识分配,比如文化访谈节目《十三邀》中,关于启蒙问题,马东认为,五四启蒙百年以来,并未实现"开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