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煮散和散剂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占比约1/3,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粉碎过程中的制备工艺和粉碎粒度是煮散和散剂"遵古"开发的关键步骤。然而,古籍文献中对制备工艺和粉碎粒度的描述术语众多,且参数不明确。由于缺乏统一的粒度依据,已有研究结果未形成统一共识。本文以遵古考证和实验结果为依据,对煮散和散剂的粒度进行探讨。方法:对煮散和散剂的制备工艺和粉碎粒度进行遵古考证,结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粉末分级,对粉碎粒度提出规格建议。并以泻白散及当归补血汤为例考察粉碎粒度(4,10,24目)对煮散制备过程和所得汤剂的影响。结果:4目粒度与古代"麻豆大"相当,且4目粒度的泻白散及当归补血汤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均最高,而50目粒度时颗粒太细,几乎无法进行过滤操作。结论:煮散和散剂的粒度规格建议为"粗末"为过一号筛(10目),"末"为过二号筛(24目),"细末"为过五号筛(80目),"如麻豆大"可选择过4目筛但不过10目筛的粗颗粒。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