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分枝型春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产量对密度响应及其与主茎型品种的差异。【方法】2020年在田间分析4个种植密度42.0×104株/hm2(D1)、32.0×104株/hm2(D2)、27.0×104株/hm2(D3)、22.0×104株/hm2(D4)对绥农52(分枝型)、新大豆27号(独秆型)花荚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绥农52、新大豆27号单株开花数D1较D4分别减少42.04%(其中,主茎、分枝花数分别减少9.78%、80.59%)、18.81%,绥农52主要是主茎中、上部节花数和基部第一、二分枝花数减少的结果,新大豆27号主要减少植株中、下部节开花数,开花期提前结束;单位面积总花数D1较D4分别增加6.60%(其中,主茎花数增加65.94%,分枝花数减少64.30%)、55.89%;绥农52、新大豆27号单株荚腔数D1较D4分别降低44.87%(其中,主茎、分枝荚腔数分别减少17.90%、74.82%)、35.27%;绥农52单位面积总腔数D3较D4增加6.47%(其中,主茎腔数增加14.11%,分枝腔数减少2.0%),新大豆27号D1较D4增加24.32%;产量绥农52以D2较高(5 931.90 kg/hm2,其中,分枝占19.96%),新大豆27号以D1较高(6 469.23 kg/hm2)。【结论】增加单位面积总花数、总腔数和总粒数可以增加密度增产;增加密度抑制分枝花、荚、粒形成,绥农52号总花数、总腔数、总粒数和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新大豆27号;绥农52号获高产密度(27.0×104~32.0×104株/hm2)低于新大豆27号(32.0×104~42.0×104株/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