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目的】中上扬子地区在新元古代南华纪中期发育大塘坡组海相黑色含锰碳质页岩,长期以来作为锰矿层被广泛关注,但其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较少。本文从油气地质角度,对大塘坡组岩相古地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作用进行阐述,以对南方地区油气调查进行指导。【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采用单井分析、连井对比、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等方法,结合烃源岩特征分析、储层分析等实验测试手段,对大塘坡组沉积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梳理,并对其烃源岩特征和潜在油气组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大塘坡组形成于间冰期,沉积过程受拉张裂陷过程控制,可划分出2大类沉积相、7类沉积亚相及若干微相,整个沉积期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高位—海退沉积旋回;大塘坡组最具有油气资源潜力的相带为局限陆棚亚相和潟湖亚相,主要分布在大塘坡组一段,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好,为优质烃源岩。【结论】大塘坡组一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和页岩气发育潜力,松桃、花垣、秀山、湘潭、鹤峰等地区具有页岩气发育有利条件,为潜在页岩气发育区。以大塘坡组为烃源岩发育多种成藏组合,渝黔湘交界的秀山、松桃、花垣地区,源储配置条件较好,为潜在常规油气发育区。

  • 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