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与病毒分离培养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秋玲; 周利利; 彭才静; 郝瑞; 肖秋燕; 王莉佳; 刘恩梅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22): 1698-1701.
DOI:10.3760/j.issn.2095-428X.2013.22.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巢式PCR (N-PCR)、病毒分离培养2种不同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s),同时采用N-PCR、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检测RSV.采集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PCR、病毒分离培养方法同时检测RSV的标本共1143份,男:女=2.16:1.00;年龄1~165个月(中位数为7个月).临床主要诊断:支气管肺炎[478例(41.8%)],间质性肺炎[223例(19.5%)],毛细支气管炎[221例(19.3%)],支气管炎[71例(6.2%)],上呼吸道感染[21例(1.8%)].N-PCR检出RSV阳性共458份(总阳性率为40.1%,其中RSV-A 31.7%,RSV-B 7.7%,RSV-A及RSV-B同时检出的标本占0.7%),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检出RSV阳性标本204份(17.8%).分析N-PCR及病毒分离培养检测结果:2种方法检测均阳性(P+I+)标本165份,均阴性标本(P-I-)646份(一致性为70.1%),2种方法差异最大部分在于N-PCR阳性、病毒分离培养阴性的(P+I-)标本,共293份,占总标本数25.6%.P+I-组较P-I-组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RSV检出率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发热患儿比例低,咳痰、喘息、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符合RSV感染的特征.P+I-组较P+I+组患儿入院前病程长(P =0.005),喘息患儿比例低(P =0.009).结论 N-PCR和病毒分离培养2种方法对RSV检出的差异性与患儿入院前病程有关.N-PCR检测RSV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良好.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