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者, 女, 53岁, 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月余, 化疗2周期后"为主诉于2016年7月6日第1次来我院就诊。2016年4月14日患者因"发热10余天, 加重伴头晕、黑便2 d"就诊某医院, 入院后的血常规示:WBC 38.6×109/L, HGB 63 g/L, PLT 13×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幼稚细胞占83%;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72.91%细胞(占有核细胞)表达CD34、TdT、CD10、CD20, 部分表达CD33、HLA-DR、CD13、CD19、CD22, 不表达CD117、CD15、CD11b、CD16、CD14、CD64、CD11c、CD4、CD8、CD56、CD2、CD5、CD7、cCD3、MPO;染色体核型:45~46, XX, t(9;22)(q34;q11), +der(9)t(9;22), +16, -22, der(22)t(9;22)[cp5];FISH: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为75%, 未见到分子生物学的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Ph+, 高危组。2016年4月19日给予VTCP(具体剂量不详)方案诱导缓解治疗, 1个周期后疗效评价未缓解(NR)。2016年6月2日骨髓象:增生活跃, 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41%, 于2016年6月3日再次给予VDCP(具体剂量不详)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
-
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