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从组织学层面探讨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的安全性。方法以28只完成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的比格犬为研究对象,手术于盲肠根部对系膜侧打孔置入带球囊的特制造瘘管,以双线结卡压法前后固定。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通过消化道造影及解剖观察初步评估此术式的安全性;将设置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实验段,近端非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对照,进一步比较两段犬的小肠标本组织学染色及S-100蛋白、c-kit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情况,同时定量比较肌间神经丛、Cajal细胞(ICC)和肠壁平滑肌细胞。结果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实验犬进食及排粪均正常,消化道造影提示肠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梗阻。术后21 d对实验犬进行解剖,见腹壁窦道口愈合良好,腹腔内窦道形成良好,肉眼下观察实验段小肠血运、形态及运动功能与均近远端非实验段肠管无区别。S-1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的S-100蛋白阳性细胞和"空白区"细胞形态及其分布一致;计数肌间神经丛,实验段(3.62±1.82)个/视野,非实验段(3.27±1.62)个/视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20)。c-kit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c-kit阳性细胞的分布一致;对肌间神经丛内的ICC数进行计数,实验段(2.96±2.57)个/神经丛,非实验段(2.49±1.80)个/神经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7)。α-SM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小肠组织全层肠壁平滑肌(黏肌层、纵肌、环肌等)细胞形态及分布一致;对环肌层α-SMA染色切片进行平均吸光度值检测并定量分析,实验段为0.15±0.03,非实验段为0.14±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25)。结论从组织学角度显示,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是安全的。
-
单位福建省立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