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乌头赤石脂丸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叔丁胺组和乌头赤石脂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各组大鼠正常饲养28天后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模型。造模成功后培哚普利叔丁胺组给予培哚普利叔丁胺片0.4 mg/(kg·d)灌胃,乌头赤石脂丸组给予乌头赤石脂丸药液4.9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6.67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均干预28天。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数(包括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HE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心房钠尿肽(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羟脯氨酸(HYP)含量,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水平,检测心肌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血红素氧合酶-1 (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升高(P<0.01),病理结果显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变大,心肌纤维紊乱,心肌组织周围胶原纤维断裂、紊乱;血清ANP、AngⅡ、ALD、HYP含量均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MDA、ROS水平及Keap1、Bax蛋白表达升高,SOD活性及Nrf2、HO-1、NQO-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头赤石脂丸组和培哚普利叔丁胺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降低(P<0.01),心肌病理损伤改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减小,血清中AngⅡ、ALD、ANP、HYP含量及心肌组织MDA、ROS水平及Keap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SOD活性及Nrf2、HO-1、NQO-1、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乌头赤石脂丸组在降低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ROS水平方面优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组(P<0.05)。结论 乌头赤石脂丸方能够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肥厚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从而抑制心肌肥厚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Keap1/Nrf2/HO-1/NQO-1信号通路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