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乌梅丸防治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乌梅丸组。通过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应用,建立CAC动物模型。第一循环DSS结束1周后,乌梅丸组小鼠予乌梅丸(6 g·kg-1·d-1)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给药8周。在第10周结束时计算小鼠存活率、肿瘤数量、结肠长度等;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p-STAT3的表达;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小鼠血清脂质代谢物,使用多变量统计工具筛选血清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乌梅丸组可提高CAC小鼠存活率,减少肿瘤数量(P<0.05),缩小肿瘤体积,改善结肠病理损伤,降低CAC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水平(P<0.01,P<0.05);乌梅丸能显著下调SREBP1和p-STAT3的表达(P<0.05);靶向脂质代谢组学显示29种与CAC相关脂质代谢物能够被乌梅丸所回调。结论:乌梅丸能有效防治CAC,其机制可能与STAT3/SREBP1介导的脂质代谢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