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PCO模型指出,研究者应当关注影响隐私关注的前因和隐私关注导致的后果,以让实证模型发挥更大的价值。本研究获取404份中国互联网用户样本,探索用户真实的隐私知识、报告的隐私知识、主动保护意愿、隐私关注和自我表露之间的关系,这些样本均匀地由高校学生、私企员工和在职教师构成。研究结果显示,隐私关注在隐私知识负向影响自我表露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主动保护意愿负向影响自我表露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主动保护意愿在隐私知识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和负向影响自我表露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用户真实的隐私知识在这一模型中的各个环节均未见有效机制。本研究首次发现隐私知识能够通过三种路径影响自我表露,包括主动保护意愿与自我表露之间的间接机制。未来的互联网隐私研究可以考虑扩充模型,并探索用户陈述的隐私知识和真实的隐私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其后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