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法定婚龄是通过法律确定民事主体得以缔结婚姻的时间节点。我国曾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鼓励晚婚晚育,设置高法定婚龄。当下我国的法定婚龄主要受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因素包括性成熟年龄、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状况和结婚风俗习惯等,法律因素则主要指民法典颁布而产生的影响。结合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过高的法定婚龄不适合我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既不符合《民法典》有关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也不符合我国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人口结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性别歧视。而降低法定婚龄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法律效果。但基于民意和《民法典》刚刚生效,当下下调法定婚龄并非适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