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食者”——上古平民日常饮食蠡测

作者:朱彦民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6(04): 20-30.
DOI:10.13763/j.cnki.jhebnu.psse.2023.04.015

摘要

在中国早期历史上,位于“食物链”底端的庶人、平民被称为“藿食者”,与被称为“肉食者”的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形成了明显的对应称呼。所谓“藿食”就是平民日常食用的比较粗劣的野菜粥饭(豆叶稀饭),其中主食是当时比较常见产量较高的粟稷,饮水就是不做加工的井水、泉水、河水。在上古时期,尤其是等级制度森严的周代,一般情况下礼制规定平民不能享有肉食。只有在比较低级的祭祀仪式之后,才有可能分享到胙肉(肉类祭品)而食,故称“打牙祭”。平民也可以通过渔猎活动,向贵族官家缴纳所获野生动物和水产鱼类之余,留下少部分肉食用以解馋。此外年关节庆,也是平民百姓可以享有肉食美酒的欢乐时刻,劳苦一年后可以吃香喝辣,所以他们盼望过年。一些未能做官的读书人(士)、隐者和墨家之徒,由于经济原因和信仰坚守,他们过着“饭蔬饮水”的清贫生活,几乎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从他们的饮食状况也可以推测当时平民饮食的大致水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