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土壤的蔗糖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广西北部湾互花米草入侵机制和物质循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广西北海不同入侵阶段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的酶活性特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0~6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40~6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互花米草入侵年限增加呈现升高趋势,具有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有机碳含量(SOC)、总氮(TN)、总磷(TP)、碳氮比(mC/mN)、细砂粒、粉粒和黏粒占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而与土壤容重和粗砂粒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 <0.05)。【结论】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的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蔗糖酶和深层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时间累积效应,其酶活性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