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外耳肿瘤等多发生于耳廓正面,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但耳廓结构特殊,表面凹凸不平,皮肤菲薄且延展性差。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切除病变后耳廓皮肤缺损部位难以修复,易导致耳部美学意义甚至功能受损,影响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1]耳后区血管吻合网丰富,组织疏松,有利于皮瓣的制备与转移[2],临床常利用耳后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能有效地避免耳软骨外露,但常出现皮瓣臃肿等问题。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应用于临床,我科16例采用耳后穿支皮瓣修复耳廓及外耳道皮肤缺损的患者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皮瓣形态。现报告如下。